AndrewMartin(安卓·马丁)设计奖,在西方世界极有影响力,但这几年不断出现的东方面孔,也引起了国际设计业界的高度关注。对于此种现象的产生,有的人认为是中国市场的驱动,也有声音讽刺这是西方奖项在猎取中国元素吸引眼球。但这都不是讨论的焦点,我们应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中国设计究竟何时能真正走向世界?
要知道,外国人将你收录奖项的理由是猎奇,理由与你能否真正开始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AndrewMartin设计奖的创立人MartinWaller(马丁·瓦力)先生,他本人也可算是设计大师,曾经提到中国设计师有一些创意是能够完全凌驾于其他国家设计师之上,静坐云端俯视天下的,比如对光的运用。西方设计师也会用光影处理,但据马丁说,他们使用光的理由就是两个,一是可以引入自然光,做一个人与自然的互动增强生活感,二是对空间空白的补充,如此而已。
而中国的设计师,极善于利用光影光晕光层的效果,将环境烘托出各种不同的氛围,暧昧、清新、冷艳、奢华,而这是在布局、家具配饰和空间完全不变的基础上实现的。恐怕这也是“东方人由感性方面思考问题出意境,西方人由理性方面思考问题出逻辑”的一种延伸。
再比如画面感。中国人尤擅描绘画面,汉字本身就是流传至今三大古文字唯一以形象示人的文字,所以汉字其实并非绝对精确,它的张力在于臆想的画面感,而真正世界通用的最严格文书语言是法语。中国设计师的血液里渗透了这种灵感,一个房间落地窗的取景框架,可以完全借法自然以之为我用。屋内移步易景的辗转腾挪,手腕更是玩的炉火纯青。摆在中国设计师面前的不是一个点线面体的逻辑空间,而是需要凝神写意的画卷。包括思考细节,都会从景中有景,和谐流畅这样的角度出发。
再比如,最根本的中式文化。英国的获奖设计师Chris(克里斯)满眼都是中国红、龙、窗格、壁画和灯笼。老外的视角,都是从这些符号出发。但他们不了解中国历史,不了解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人文渊源和血脉联系。所以他们可以非常精准地提取各种有别于西方的元素,但不会知道为什么要把玉皇大帝诸子百家与禅道如此搭配。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间段正是士大夫文化骤紧骤松的火炉年代。在这三教融会贯通后,真正的中国士大夫的思想体系开始形成,影响后世。这可以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感悟到哲学的变迁,一副八十七神仙卷的壁画自己戳在这儿,就不会有这种效果了。
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点,都是中国设计师可以之为利器,影响世界的武器。这些思想和优点一直存在着,但甚至中国设计师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原来有这些闪烁着文化光芒的智慧可以利用,世界原来会对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惊诧致敬。
另一方面,中国设计师的设计语言仍然有欠国际性。表达形式上,没有做到更直接,更醒目的抓住世界的眼球。设计是感性工作,但绝对需要理性逻辑的整合。在色彩、材质、空间和格局的利用方面,西方有着上百年的丰富经验及理论系统,他们在如何描述一种气氛和表达一种心情的手法上是优于我们的。毕竟中国讲究悟,意在笔先,不是要全部呈现出来的,这在世界领域会造成一种沟通不畅。
中国的设计师需要了解世界流行设计语言,才能将自己的思想与文化流畅地表达出来。奥运之后的这几年是个机会。作为跨界极广,需高度整合文化的设计领域,如果能够成功辐射全球,将对中国的文化输出起到相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