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虹梅南路隧道盾构始发

虹梅南路隧道内部施工
由上海城投越江公司投资、上海城建隧道股份承建的上海虹梅南路隧道目前开始掘进施工。作为上海“后世博”时期兴建的第一条大型越江隧道,虹梅南路隧道采用直径14.93米超大水泥平衡盾构机施工,隧道全长5.26公里,设双向6车道,连接闵行、奉贤两区,是目前黄浦江底最长的隧道。2009年底启动的虹梅南路隧道工程,北起虹梅南路,往南穿越黄浦江后,止于奉贤西闸公路以南约500米。按计划将于2014年底竣工。
首创工地物业化管理
虹梅南路隧道项目部奉贤段地处偏远的奉贤区金梅路,共有员工500余人,如何让工人们工作舒心、生活安心,成了隧道项目经理部面临的首个难题。为此,虹梅南路隧道项目经理部首创工地物业化管理模式,聘请物业公司专门负责工人后勤,在工地开设了医务室、图书馆、业余学校等生活设施,把工地变成了一个“生活小社区”。
隧道股份项目经理周隽认为,物业化管理就是对工人进行人性化管理,看得见的小投入带来的是看不见的高回报,虹梅南路工程开工23个月以来,保持着一般事故为零的优秀纪录,这与对工人的关怀是密不可分的。
和住宅小区一样,工地上也有安全门禁系统,每位工人都有实名制IC卡,须要刷卡才能进入现场工作。在物业合同中,工程项目经理部与物业公司约定,如果工地发生偷盗事件,物业公司须分担20%损失。因此,物业公司不敢懈怠,派遣30多位保安人员在工地内不分日夜来回巡更,有效避免了施工材料偷盗案件在虹梅南路工地的发生。
实现绿色低碳环保施工
在施工现场,“科技、低碳、人文”的工程标语醒目地张贴在工地办公室内。虹梅南路隧道项经部通过开展环境研讨会、方案论证会等方法实现了绿色低碳环保施工,确保工地周边生态环境不因工程施工而恶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护地下乙烯管,项目经理部分别对乙烯管安全距离和隧道纵向疏散救援等方案做了论证和改进。在不突破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使工程井离乙烯管的距离从4.7米调整到了10米,不仅降低了施工风险,还节省成本700余万元。另外,项目经理部改变以往隧道开设旁通道的设计,利用隧道既有内部空间,创建隧道纵向逃生救援系统,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和运营风险。
为了推行绿色低碳施工,工地还采用了远程风险监控系统、集约化泥水分离系统、PMCS电源管理系统、循环水系统等环保设备,降低了废弃物排放及危害,节约电力、水力等资源,彰显了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环保施工、低碳经济的理念。今年,虹梅南路工程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称号。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工程
虹梅南路隧道工程闵行段位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与学生公寓之间,项目经理部原准备在此处搭建临时天桥以解决学生出行难题,但因虹梅南路常有卡车通行,天桥建得较高,对骑车的学生和行人来说很不方便。为此,项经部与相关部门协商,将人行天桥改为地道,形成“隧道+地道”的独特设计,决定在虹梅南路隧道的下方建造一条地道,供华师大闵行校区的师生及行人穿越虹梅南路。
工程更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市民生活细节中。在吴闵外排的新老污水干管改接工程中,需要在该处临时设置一个泵站以提升污水输送功能。若按常规临泵施工的方法,污水产生的异味可能对周边环境及附近居民区的生活带来影响。对此,项经部不计成本,有针对性地使用了具有空气净化效果的除异味制品,至今没有接到一起有关污水异味的投诉。
据悉,虹梅南路隧道工程建成后将大大加强上海南部郊区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缓解沪南地区的交通压力,成为闵行新城、紫竹科学园区和南桥新城通往中心城区的交通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