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颁奖典礼于2012年12月9日在深圳举行。本届杰出成就奖获得者——80多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视频发表感言,声泪俱下地控诉他们毁灭了全国乡土建筑。“我们最近打算编制一本中国乡土建筑的集纳大全,但已经做不出来了,很多乡土建筑已经消失了。一个民族,连自己的建筑史、文明史都写不出来了,多么可悲!”陈志华说。
乡土建筑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的建筑特色,是地方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延续,她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估量的。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以及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突出特点。安徽皖南西递和宏村的古村落,代表的是徽州风格和淮扬风格。粉墙黛瓦是皖南民居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是看到画面还是近距离触摸建筑实物,都会让熟悉她的人发自内心地感到充满希望和眷恋。对世代居住其中的乡民来说,有着居住在高楼大厦中所体验不到的韵味。
福建土楼,从高处俯瞰像一个带有巨大天井的圆形“鸟巢”,这种富含和谐团圆气息的地方民居,千百年来承载的不仅仅是民居文化,更重要的是凸显了当地居民对和睦相处一词的深刻理解和对“大家”的诠释。
一说到江南水乡,最让人难忘的是江苏昆山境内的周庄。提到周庄就会让人想起马致远的那曲《天净沙》。历经900年沧桑的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风古貌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这些年,到湘西旅游的游客一般都会去凤凰古城,使其名声大噪的不只是曾经在那里拍摄过一部名叫《芙蓉镇》的电影,而是那些让游客流连忘返的铺着青石板泛着青苔的古街窄巷,以及江边木结构的吊脚楼。若是细雨蒙蒙,凤凰古城则又多了一层神秘色彩。她是一座具象的古城,又是一幅妙手天成的水墨画。
在中国,有很多这样富有地域特色的古城古村落,而能够像它们那样得到有效保护的却不多。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因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改造的需要,对传统文化缺乏保护意识,把几百年、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名胜古迹,夷为平地,重新建房盖楼。在他们看来,那些老旧的建筑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什么历史文化,全都毫无意义。
我们经常被欧洲小镇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吸引,为其千姿百态的建筑风格而赞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如诗如画的背后,凝聚的是欧洲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哪怕是一座破旧不堪的古堡,一段曾经辉煌的残垣断壁,他们也会把她当做珍宝,精心修葺和保护。
古罗马就是古罗马,威尼斯就是威尼斯,不同风格的建筑代表的是不同的文化。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历史,建筑风格的延续就是这座城市的史记。建筑特色承载的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建筑,外表再现代也只是一个建筑物而已。如果苏州没有了小桥流水,如果西递徽州古村落换成了到处可见的水泥方盒子,那么,我们的乡土建筑文化便彻底消亡了。
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为保护北京古城墙与牌楼四处奔走,面对他钟爱的城门和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曾经痛心疾首的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的一块肉,剥去一块城砖像剥去我的一层皮。”然而,疾速前进的历史并没有眷顾那些曾经在风霜雨雪中挺立了八百多年的老城墙。
城墙拆毁或许是源于当时的城市管理者历史文物保护意识薄弱。今天,人类一边是大力提倡保护历史文化,一边是不顾专家学者的谴责在毁损古建筑,一边又在建造不伦不类的古街古建筑。这简直就是一种嘲讽。
80多岁的陈志华声泪俱下的控诉,能阻止那一双双伸向古老乡村建筑的黑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