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快报
媒体聚焦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为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 建筑科普周开启新活动——寻找中国好建筑

点击数:5375  时间:2012/9/27 9:30:5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让人既满意又不满意。满意的是我们修建了大量的新房子;不满意的是我们的建筑千城一面,过分追求建筑形式和装饰,没有形成中国当代主流的建筑风格。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去塑造和寻找好的建筑,要求我们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要有所引领,有所指导。”9月19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寻找中国好建筑科普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徐宗威指出了主办该主题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
“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 建筑科普周开启新活动——寻找中国好建筑”科普主题论坛

  好建筑的标准

  在当日举行的建筑科普主题活动的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什么是好建筑这一命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徐宗威认为,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但是这个问题又是必须回答的,因为建筑审美的取向和标准关系到建筑创作的方向。他把好建筑的标准归纳为方便生活、自然生态、节约资源和具有艺术品质等4个层面。

  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彤的表述清晰简单。他说,一个好的建筑在空间范围内应是好用的,而且要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在时间范围内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在这个基础上的好建筑才会让大家有自豪感、荣誉感。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好建筑首先必须是真实的,包括功能的真实,材料的真实,技术的真实等,不真实的建筑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出原形。其次,好建筑具有相融性,包括跟环境的相融,跟文化的相融,跟生活的相融。再次,一个真正的好建筑,能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好建筑与创新

  在研讨会上,与会嘉宾除了探讨好建筑的标准问题,还从建筑创作的角度,发表了对建筑创新的看法。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胡绍学指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人谈建筑的实用、经济、坚固、美观等四要素,而如今我们还是这么说,不同的是现在的意境更广泛了。人的审美观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变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换句话说,不同时代的好建筑是没有可比性的。比如,我们不能拿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因为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些建筑是适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也是好建筑。

  胡绍学尤其强调建筑的创新。他认为艺术没有创新,就会固化、死亡。没有创新的建筑和城市同样没有前途。他认为,永远遵循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什么都要协调,什么都要统一,是很难有突破的。

  胡绍学以建筑师王澍的作品宁波博物馆为例。他认为这个作品手法青涩,好多地方不到位,但是王澍有一些设计理念和思路是具有普世性的。比如,他利用钢筋材料、旧材料来设计,考虑到了宁波市的历史、人文环境和地域性的特征。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建筑创新上不能仅仅局限在手法上的创新。

  北京淡士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曹亮功针对胡绍学的创新议题作出回应。他说,我们的时代不同了,材料不同了,技术不同了,生活方式不同了,我们不可能不前进。同时我们的审美观念在改变,我们的思想在改变,所以要创新。但是创新不能离开人的生活,不能脱离和自然的关系。

  曹亮功以皖南宏村民居为例,认为宏村民居最大的理念就是与自然界的共存。他介绍,目前建筑界的很多人(包括很多外国建筑师)都十分重视研究宏村。就像很多人研究红楼梦一样,只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去研究,向先人学习,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才能有好建筑。

  曹亮功还认为,中国的好建筑的出现需要机制创新,需要有一个机制提供好的机会,这同样很重要。

  好建筑与公众

  在谈及这次建筑科普活动的主题时,徐宗威介绍,确定主题为寻找好建筑,不仅仅是希望中国建筑学界的各位学者能够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而且也是为了让社会公众了解到底什么是一个好的建筑。

  他说,国外很多国家从小学就开设建筑课程,让小孩子知道什么是好建筑,而我国大学以后才有这类课程。这造成有些公众对好建筑不是很了解,甚至在某些城市里面,公众认为所谓高大奇异的房子就是好建筑。

  在研讨会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院长马立东提出一个建议:代表国家形象或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应该在前期决策和规划设计阶段让公众参与,让公众发表意见。他觉得目前受到社会很大争议的建筑,如果在早期的设计方案阶段,能够有一个征求全社会意见的环节,可能会大大提高公众的接受度。

  马立东认为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决策者和设计团队能够有机会倾听公众的意见,更全面地把握建筑的设计风格,让实施后的方案更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只有这样建成的建筑才能够称之为凝固的历史,凝固的文化。

             
 

版权所有@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56号大地建设大厦
电 话:025-83312041(总机) 025-85393665(预制构件、新型建材业务咨询) 传 真:025-83318660
苏ICP备11033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