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积达到20%左右。这个消息早已在全国的建筑部品生产企业中激起了千层浪。
据悉,2011年中国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将高达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以此计算,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或将达1.4万亿元人民币。
由于市场对建筑部品的需求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性极大,因此,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严格实施,不仅将拉动地产、水泥、建材、钢铁、工程机械等相关行业,而且影响将惠及陶瓷、洁具、家电、家纺等下游产业。预计2011年,市场对于各类建筑部品的需求会超出预期。
保障房面市拉动中档家居建材需求
按照50平方米一套计算,仅2011年的保障房就有5亿平方米的装修市场。而且,保障性住房低廉的房价节省下来的购房开支,将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装修购买力,拉动中档家居建材的市场需求。
资深房地产专家张有卓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以2011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为例,如果按每家4口人的平均值进行简略统计,安置的人口将在4000万上下。
按照商业规则,每200万人的规模将可以形成一个商圈,与商圈配套的商业地产、交通、餐饮等项目的安置,也将成为与保障房需求相融合的潜在联动效益,形成巨大的建筑部品需求缺口。张有卓说:“要重视与保障房相对应的商圈建设,商业地产将会带来很大的商机。”但是,在如此巨大的商机面前,企业又能获取多少利润呢?目前,建筑部品行业竞争激烈,在保障房这一利润相对微薄的市场,家居建材行业应当以有序的整合来共同争取市场。而“成品房”的模式会为这种整合提供便利。
业内专家预计,保障房市场将在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迎来爆发期,一旦计划建设的保障房能够正常面市,能够买得起房子的人将会不断增加,商品房的销售信心也会得到回升。建筑部品企业面对这个可以预期的巨大市场,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部品企业迎合市场调整产品定位与上游产业对接
保障房项目对建筑部品业可以说是意义重大。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房被认为更具“民生”属性,属于政府强调“保障”的房产项目。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发布的《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及全装修指南》,所有的公租房和廉租房的项目建设模式都必须是“成品房”,即由房产开发商统一装修完毕后才能交付使用。考虑到保障房的性质,其它类型的建设项目也不排除采用这一模式。因此,与上游房地产商、地方政府的对接可能成为建筑部品企业获取订单的主要模式或努力方向。
保障房一般户型较小,业主消费能力有限,因此,对于消费群体的定位和如何设计合理的性价比是建筑部品企业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针对保障型项目,部品企业应开发出更具综合功能性的产品,要尽可能提高小空间的功能效率,以此来贴合这一部分市场的需求。在价格方面,企业也应该考虑成本控制,使产品价格更加贴合保障房群体的心理价位。
另外,与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承接工程项目则是一些分散型传统建筑部品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对于这一渠道,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操作多年,并有了众多的经典合作项目,可以说竞争力很强。但是在保障房项目的实际操作中,部品企业必须拿出更加积极的态度,与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接触。
业内人士指出,在保障房项目上,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对中端建材的储备量不足。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商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国产中低端品牌在与房产商对接上并不具备强劲的竞争力。而在保障房项目中,民族企业却可能以高性价比迎来“春天”。
另外一方面,装饰公司的保障房资源也将成为建材企业的兴趣之地。不少企业表示,将与装饰公司展开密切合作,争取“成品房”的再装修领域以及“成品房”之外的毛坯房装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