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快报
媒体聚焦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点击数:6066  时间:2012/5/2 8:29:09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人们为克服自然交通障碍、开辟地下通道和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土木工程。面对高山、大海阻挡,人们开山凿洞、穿越海峡,缔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隧道奇观。目前,我国的隧道修建技术在许多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理论、设计、施工、新材料、新设备、环保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要惊醒沉睡的狮子

  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水平能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得力于“新奥法”的推广和使用。“新奥法”上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并应用于大瑶山隧道等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奥法”深深地影响了我国隧道的建设历程。所以当今的隧道建设工作者言必称“新奥法”。记者有幸多次采访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这位隧道界的专家形象地将“新奥法”的精髓概括为“不要惊醒沉睡的狮子”。

  “新奥法”的特点是“管超前、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紧衬砌、勤量测、快封闭”。较之传统的矿山法,“新奥法”的优势是明显的:它所提倡的以喷射混凝土为代表的柔性支护可以及早达到早封闭岩面和调整围岩应力的效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可使厚度减薄,进而节约原材料和缩小开挖断面;它所主张的信息化设计、施工理论和现场监测控制方法将隧道工程科学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使隧道施工变得更快速、更节约、更安全。

  “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国家隧道施工已经很成熟了,这是值得骄傲的。”王梦恕说。隧道施工非常艰苦、危险,保证安全至关重要。突泥、突水是隧道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甚至是制约隧道建设顺利进行及安全运营的关键。

  曾参与建设青岛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中铁十八局集团一公司项目经理张爱春认为,地下施工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隧道施工中,水是“万恶之源”,最怕的就是水。地质情况纷繁复杂,也给隧道施工带来了难处。

  设计理念至关重要

  隧道施工设计至关重要,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设计方案。王梦恕认为,应根据岩层的情况做好衬砌,要根据围岩特征采用不同的支护参数和类型,及时施作密贴于围岩的柔性喷混凝土和锚杆等初期支护,以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

  隧道施工方案尽可能较少使用斜竖井,提倡设置平行导坑,以提高施工速度,避免大的浪费,减轻施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王梦恕强调:“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隧道及地下工程环保工作的位置放在重中之重。做好施工现场通风、排水和运输,施行文明施工。”

  张爱春也强调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地质监测的重要性。他认为,要更好地实施设计、施工信息化管理,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施工科技进一步发展

  记者曾亲身体验隧道施工的场景,在地面上,依然可以听到地下20米处传来的一声声的巨响。在我国已建成的各类隧道中,90%以上是用隧道爆破的方法完成掘进施工的。近年来,我国隧道爆破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用于隧道爆破的工业炸药品种增多、品质更好,尤其是安全性能和抗水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用高性能的抗水炸药及差段起爆技术使得隧道底部爆破“老、大、难”的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隧道掘进机是一种高智能化,集机、电、液、光、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隧道施工重大技术装备。由于隧道掘进机的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附加值高,隧道掘进机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采取“自主设计,国际采购,国内制造、国内总装”的产业化理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引进——消化——仿制——创新”的研发路线,不断进行技术攻关。2008年4月,由国家“863”计划资助、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台复合式盾构机在河南下线,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通过不断努力,目前我国水下隧道施工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上海市大连路越江隧道工程以及多个隧道工程中采用了连结通道冻结法施工,利用人工制冷技术,使地层中的水变冰,把天然土变成冻土,具有冻结速度快、冻土强度高、帷幕均匀性好、与隧道管片结合严密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的隧道工程将不断增加,而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解决。例如,一些决策者的价值观和短期行为使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运用的合理性遭到了偏见和冷遇,建筑市场上存在的恶性竞争、低价中标、违规分包等现象严重阻碍了隧道工程建设的发展和提高。隧道工程建设是一项艰苦、危险的事业,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人们为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作贡献,大力推进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城市规划应将土地、市政、房地产和人防统一考虑。同时,应鼓励技术设备国产化,使这个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穿山越海成坦途。

             
 

版权所有@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56号大地建设大厦
电 话:025-83312041(总机) 025-85393665(预制构件、新型建材业务咨询) 传 真:025-83318660
苏ICP备11033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