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快报
媒体聚焦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穿越百年 破解魏源故居的建筑密码

点击数:5263  时间:2012/4/26 8:58:48

  180多年前,晚清思想家魏源来到南京为贺长龄和陶澍等高官做幕僚,并在乌龙潭边筑屋,取名“小卷阿”。悠悠百余年间,魏家几代共80余人在这里生活。

  解放后,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人家越来越多,小卷阿和旁边的普渡庵共1500平方米一度竟然挤进了40户人家。小卷阿也在岁月的风雨中日渐倾颓,从2009年起,魏源故居得到精心修复,房屋、门窗、庭院,均恢复成180多年前的旧模样,身处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历史的悠远和闹市的喧嚣,在这里只隔了一道小门。

  挖地三尺,破解魏源故居的建筑密码

  修复魏源故居,是一个还原历史的过程,房屋修缮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有根有据。为此,建设方请考古队花了2个月,对这1500平方米进行了掘地三尺式的发掘。

  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领队岳涌告诉记者,考古在每个房间的地面都进行一米以上的深挖,最深处达到4米,查明地层结构。考古表明,这里的文化层最早为明代,再往下就是黑淤泥,表明这里曾经是乌龙潭水域的一部分。地层里出现了好几麻袋的细瓷器,质量很高,说明这一带曾是富人区。房基的年代为清代道光时期前后,这与魏源来宁时间吻合,这表明小卷阿是魏源自建而不是购买的“二手房”。

  同样被证明的,还有两株腊梅的“身世”。在院子里和花园里,各有一株老腊梅,老居民们都说它们是魏源手植的,然而考古解剖地层表明,院内那株腊梅植根晚清地层,与建房时间相同,的确是魏源手植,而花园里那株的年代则要晚一些,如果是魏源所种,那株梅花当年就要悬在半空中了。

  八方搜集,每一扇门窗都有百年以上历史

  “在小卷阿,你所能见到的每一块木料,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魏源故居修缮负责人张海认为,只有像修复文物那样修缮,才能给人穿越的感觉,“魏源故居和普渡庵一共用了200多扇门窗,为了找到时代和风格一致的门窗,我们跑遍周边五省,购买了1000扇以上的门窗,都是魏源那个时代甚至更早的。”

  魏源故居的门窗都是简洁的三格子式,样子简洁,关起来严丝合缝,门后还有铁制的鱼尾式门闩。而普渡庵的门窗年代要更早也更华丽,正殿的房梁超过一人合抱,门窗上是漂亮的草龙纹和福寿纹,所有的木料都是灰白的木材本色,因为已经使用上百年,看起来有一种温润的质感,这就是古玩界常说的“包浆”。张海告诉记者,这些门窗本身也是文物。每个房间的板壁,都是魏源时期的木材拼接起来的,不但看起来浑然一体,而且可以在15分钟内拆装完毕。他们甚至用手动葫芦将普渡庵正殿木框架整体吊离地面,换掉朽坏的梁柱,精湛的手艺让文保专家赞叹不已。

  如何延长这些本就有180年历史的门窗的寿命?建设方斥资数十万元开发了一种水性保护剂,喷上之后可以防止白蚁等昆虫和老鼠等动物的啃咬。

  “展陈的最高境界不是文物的展示,而是氛围的营造。”张海说。房间复原到魏源时期,桌椅板凳等家具陈设也是魏源时代的,它们共同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晚清家庭生活氛围。例如在一间卧室里就可以感受180年前的私密生活:衣帽架下有根根竖起的木棍,人们把鞋口朝下撑在棍上,以躲避地面潮气;床边的洗脚凳内有一个抽屉,用来放当时女性每天必用的修脚刀和裹脚布;马桶放在一个箱子里,掀开箱盖就可坐稳稳当当坐在上面……

  忠实历史,还原魏源缺钱的窘迫生活

  从功能来讲,魏源故居房间逼仄,光线昏暗,通风也不是太好,算不上宜居,但却是魏源当年的家居状态。修缮后的魏源故居除了安保和消防设备,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连电灯也没安一盏,谈不上光鲜和赏心悦目,但是却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原真。

  这座房子,也反映了魏源初来南京时窘迫的经济状态。墙体,基本用的是城墙砖和半块大小的碎砖;住宅呈东西走向且前高后低之势,从古代风水来说不宜用于民宅,只适合用作祠堂或庙庵……

  更多的细节也将恢复历史原貌。考古证明,小卷阿院外花园的地势比房屋低1.6米,有两条一米多宽的小路,还有七棵老树,树根经检验分别为槐树、紫藤和桂花树,这些都将原样重现。

  这种文物修复式的修缮,已经花掉了2000万元,是常规修缮的5倍以上。“魏源故居修好了,它不能当茶社、会所,也不能打包上市,它并没有太多的经济功能,然而它却是城市历史的一个符记,是民族文化的一段记忆,这正是文化的价值。”张海边说边打开院门。院外,是风景如画的乌龙潭公园;院内,是180年前的家居场景,推开这扇门,就推开了历史的一扇门。

             
 

版权所有@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56号大地建设大厦
电 话:025-83312041(总机) 025-85393665(预制构件、新型建材业务咨询) 传 真:025-83318660
苏ICP备11033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