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快报
媒体聚焦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新华网》宿迁全力提升人居环境 构筑生态宜居幸福城

点击数:5869  时间:2013/8/15

宿迁全力提升人居环境 构筑生态宜居幸福城

宿迁幸福新城危旧房改造项目曾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刘国超摄影)

“宿迁的变化真是太大了。道路宽阔,环境优美,这一望无际的骆马湖近在咫尺,临大湖而居的生活让人无比羡慕。”谈起宿迁的变化,经常出差来此的赵先生赞不绝口。近年来,宿迁市紧紧围绕“城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和建设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生态滨湖特色城市”的发展目标,全方面提升人居环境,使“生态宿迁,宜居家园”的城市名片越来越亮。

昔日经济洼地

崛起湖滨特色生态城

据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刘加利介绍,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宿迁建市之初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人居环境相对较差。1996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1万,城区道路路况和通行能力较差,城市公共交通承载力不足,建成区内人均道路面积5.9平方米。老城区居民住房面积小,居住环境差,设施陈旧老化。城区绿化面积小,公共绿地不足,生态环境质量不高。

建市之后,该市先后确定“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苏北新兴中心城市和“森林式、园林式、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的目标。围绕“生态宿迁,绿色家园”的城市品牌,大力实施“基础先行”和“城镇带动”战略,使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形。

如今,宿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列全省前列。2012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16.8亿元,人均突破3万元,地区财政总收入33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登上千亿台阶。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方面上,通过大力实施中心城市水系沟通工程,让城区形成“一轴、二环、四湖、五沟通”的水环境格局,使宿迁成为河清湖秀、人水相依的生态宜居之地。

民生工程建设

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

头枕骆马湖、脚偎洪泽湖,腰缠大运河、古黄河两条“玉带”,资源丰富的宿迁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除了生态环境的“大”变化,宿迁居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很多“小”变化。该市近年来以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为契机,紧抓涉及民生、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围绕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实施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打造宜居生态幸福之城。

城市道路、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水系沟通,城市供水、供热、燃气、通信设施,交通设施,城市危旧片区改造以及保障房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喜人成就。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底,宿迁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就达到了96.27%,城市燃气普及率为99.82%。同时,该市也在积极推进居民精神生活的改善,比如加大了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城区新建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横店影视城等设施。

“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据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调研员王永介绍,为了给周围的居民提供便利生活条件,本来要在青岛路建立的某五星级酒店项目也下马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人医院。2013年以来,宿迁还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园林绿化、‘两场一街一中心’、污水管网、燃气设施、公交站场等六项民生工程建设,加大城市公共设施的投入。

“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舒适便利的生活”。如今,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保障房建设也在宿迁积极推进着。2012年,宿迁当年的住房保障率就达到了99.85%,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102.96%,城区人均居住面积由建市初的9.7平方米,提高到38.9平方米,增长了4.01倍。其中,宿迁幸福新城危旧房改造项目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2012年度“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刘加利说:“未来,宿迁将继续围绕‘不堵车、最干净、很方便,玩不够’的城市发展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的同时,人居环境也在优化,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这就是宿迁人在努力打造的‘生态宿迁,宜居家园’”。

刘国超 摄影报道 

2013年8月14日《新华网江苏频道》

             
 

版权所有@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56号大地建设大厦
电 话:025-83312041(总机) 025-85393665(预制构件、新型建材业务咨询) 传 真:025-83318660
苏ICP备11033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