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审出10.8万户违规骗取保障房,我省有585户——
审计署昨公布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结果显示,去年全国有约58亿保障房专项资金被挪用,10.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由于保障对象个人申报材料不实,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另有1.13万户家庭,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2975套,重复领取租赁补贴2137.55万元。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违规名单,记者统计发现,江苏有585户违规享受保障房,另有两家单位存在挪用保障房专项资金的情况。省住建厅负责人昨表示,江苏违规现象在全国属较少的,目前所有问题已整改完毕,总体整改情况将于近日报省政府。
此次审计署点名江苏保障房的违规及整改情况,分别是——
南京市369户保障对象不符合条件违规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其中,315户领取租赁补贴,4户获得实物配租,50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81户家庭重复享受两种实物保障。目前已取消315户不符合条件家庭的保障资格。
无锡市107户不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未按规定及时退出,其中,77户已取消保障资格但尚未退出廉租住房、30户不再符合条件但尚未取消保障资格。另外,2户保障对象违规重复享受住房保障待遇。现已取消107户不符合条件家庭保障资格,收回保障性住房5套,追回租赁补贴2.8万元。
盐城市31户保障对象不符合条件违规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其中,6户领取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户获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18户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现已取消9户不符合条件家庭的保障资格,收回保障性住房5套,追回租赁补贴0.76万元。
镇江市26户保障对象不符合条件违规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其中,25户领取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户获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现已取消16户不符合条件家庭的保障资格。
徐州市52户不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未按规定及时退出,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现已收回保障性住房6套,其余46户转为公租房管理。
公平分配,是保障房管理的第一步。做不到公平分配,保障房就有可能变成有钱有势人的寻租乐园。据了解,目前发达国家保障房审核的准确率大约为85%,而江苏审核准确率接近80%。“但这离老百姓的要求仍然有差距。”省住建厅副厅长彭向峰表示,虽然江苏在保障房分配工作中一直努力探索,但目前仍然面对很多困难。一是低收入认定的过程中,体制不健全,没有法律依据,有些信息没法查。二是对低收入家庭的认定手段还比较落后。三是力量薄弱,基层工作部门面临严重的人员和机构不足问题。也因此,“富人装穷”现象现在还难以杜绝。
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处长曹云华告诉记者,今年江苏已着重在保障房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保障房公平分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常州、扬州等城市已试点房产、民政、公积金、公安等多部门联网审核,保证把有限的保障房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人。“今年年底前,省里将组织考核试点成果,然后再全面铺开。”
昨日审计署公布的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名单中,江苏有两家单位也被点了名——
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将经济适用住房贷款1.5亿元用于支付商业开发土地价款和增加商业开发子公司注册资本金。现已整改,同时已将贷款归还。
江苏农垦集团滨淮农场,将危旧房改造资金138.09万元挪用于支付单位管理费用以及与危旧房改造无关的其他房屋维修等。现已整改,并将挪用资金归还。
记者注意到,审计署关于保障房审计结果的新闻昨一经公布即在网上引起热议。地产界“大炮”任志强,在新浪新闻跟帖中留言:保障房腐败多,因违规不受刑罚!也有网友质问,保障房保障了谁?安居工程又给谁提供了安居?更有网友认为,“现实问题在哪里,改革的重点就在哪里”。
据了解,监管层正推动保障性住房立法,以建立保障房分配和运营的监管机制,使保障房建设、分配、管理有法可依、规范运行。
本报记者 汪晓霞
2013年8月10日《新华日报》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