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年新建大量建筑的同时,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我认为,住宅产业化可以有效地解决节能环保的难题。”全国政协委员秦升益对记者说道。
数据显示,我们国家和国外相比,国外住宅产业化程度达到70%左右,我们的住宅产业化才达到1%-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宅产业化建设的起步较晚,尚处于第一、二阶段,差距较大。以耗费指标为例,我国建筑领域钢材消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10%~1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80千克水泥, 住宅建筑能耗高出3倍。住宅建设中落后的技术和粗放的生产方式已经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住宅产业化建设迫在眉睫。
秦委员进一步分析道,我国住宅建筑用材习惯大量采用水泥硅酸盐材料。硅酸盐材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而且在建筑解体后将变成难以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 同时, 我国建筑材料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 而住宅产业化,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 并通过局部现场混凝土浇筑实现结构的整体连续性, 从根本上改变了粗放型建造模式, 实现住宅结构部件标准化、模数化、工厂化建造,不仅减少了现场施工强度、解放劳动力, 而且减少了材料损耗, 提高了建造速度和生产效率。
为此,秦委员建议:
首先,以系统思维理清住宅产业化问题,它不只是住宅建筑的生产方式,而是包括融资、土地供应、项目运作、部件制造、部件销售、施工安装、营销、售后服务、物业管理等环节,及这些环节的市场组织方式。其实,住宅产业化是一种新的业态模式。
其次,以市场化力量促进住宅产业化,实现规模效益。他建议,在房地产销售开发审批中,增加鼓励和约束企业实行住宅产业化的标准和条件。
他呼吁政府机构积极推广应用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如节能及新能源利用技术、整体厨卫技术、生态环境保障技术、管网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等,以科技的力量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本报记者 张鑫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