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快报
媒体聚焦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城市发展别再无边际扩张 “精明收缩”应成城建新常态

点击数:6052  时间:2015/3/31

以提高土地开发强度、产出效率为目的的“精明增长”,被视为医治土地城镇化的良药。但日前南京举行的两场咨询会上,专家提出要改变粗放式城市化,城建光做到“精明增长”已不够,当前更需要“精明收缩”,这让人眼睛一亮。

一是市规划局25日举行的专家讲评会上,南大城规院张京祥教授认为,以土地财政为支撑、以空间超前消费为特征的城市化,带来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已经“走到尽头”。“城市发展不能再寻求土地指标增加和量的扩张,而是要盘活存量、提质增效,从‘精明增长’向‘精明收缩’转变。”

二是26日市政协常委会上,东南大学仇向阳教授提出,目前许多城市“摊子”铺得太大了,“那么多的开发区,城市经济、财力不足以消化和支撑”。所以建设不能全面开花、心浮气躁,而要沉下心来,聚拢发展。

两位专家的呼吁,都直指当前城镇化的积弊:粗放式增长和无边际扩张。这样的城市化不能再继续了!

“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虽然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但自身问题成堆”。张京祥介绍说,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历史上无可企及的速度。目前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5%,但其中1/3的人口没有“市民化过程”,是一碗“夹生饭”。城市像个“经纪人”,以一次性土地财政为手段来“经营城市”,把土地几十年的收益一次性收回,透支了未来公共财政和隔代收益权,实际上是“寅吃卯粮”。

当然,土地城市化推动了工业化,城市以高商业地价补偿低工业地价,让“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但专家认为,这种发展忽略了国内的福利和环境成本,譬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的补偿,以及水、大气、土壤环境的全面告急等。此外,城市大办园区,物理空间无序蔓延,不仅蚕食了生态空间,还分化了社会空间。打开一些发达地区的卫星遥感图,传统的江南水乡已被大面积的“红色板块”(开发用地)覆盖,“鱼米之乡”、“诗意江南”越来越少。城市则像“马赛克拼图”,为拆迁农民兴建的保障房规模庞大,远离城区,难以融入城市。

“凡此种种,都迫切需要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告别外延增长、粗放发展、半生不熟的城市化”。专家认为,现有大中城市的规模够大、框架成型,人口密度普遍只有十几年前的一半,所以城市规模不仅不能再“增长”,还要向“用地零增长”、“减量规划”转变,就已有的城市规模、存量土地“精明收缩”、“有机更新”。

张京祥认为,“精明收缩”不是退步、更不是回头,而是浓缩精华、精致提升。譬如欧洲的许多老城、老工业区,像英国的伦敦、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在传统产业失去竞争力后,都大打环境、文化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内,城市价值再生、物业增值;对外,吸引资本、人才,“在现有城市基础上吐故纳新,修复了新经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城建转型、精明收缩,意味着我们过去那种以平方公里为单位的园区规划,不能再做了。”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叶斌认为,过去城郊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园区、工业园,如今都是城市的待更新地区,要通过新产业、新功能的“植入”,让存量资产发挥更大效益。在老城区则要摒弃简单的“旧城改造”,实现从物理空间修复到社会分化弥合的全面复兴,不仅要改造老旧片区,还要鼓励混合居住、文化传承,发展都市经济、创意产业。

新区规划、白纸作画,见得多的是“功能板块”、“地标建筑”这些宏伟蓝图;而城市复兴、“精明收缩”,城市被分做一个个更新单元,规划更多地施行微创、针灸手术。“无论是园区升级还是城市改造,背后都是利益博弈,规划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要关切原土地使用者权益,尤其是老厂房、拆迁方、原住民的利益。”市规划局负责人说,城建转型,规划要跟上,要告别“英雄主义情怀”,耐心地拿起“手术刀”,修复城市伤痕,照顾各方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版权所有@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56号大地建设大厦
电 话:025-83312041(总机) 025-85393665(预制构件、新型建材业务咨询) 传 真:025-83318660
苏ICP备11033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