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双方的合作绝对不是像新闻稿,或者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合作就是拿地,我们做万达广场、他们做住宅,绝不是这么简单,双方可能还有更深层面的合作。如果仅仅把我们的战略合作理解为那种结合双方的优势共同拿地、共同开发,这个层面也太小了。”5月14日,在万达集团·万科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在讲话时直奔主题,在他看来“万万”联姻远比外界想象的更有爆点。
在此前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全球房地产的两大巨头达成目标为“千亿元”战略合作的消息的确足够劲爆。在人们习惯了传统房企合作模式后,王健林所指的更深层次的合作显然带来了更多的猜想和可能性,特别是万达、万科都各自提出了拥抱互联网的计划。
“门当户对、一见钟情”
关于此次“两万”的合作,大多数业内人士的第一反应是“万万没想到”。然而,互联网时代总是给行业带来太多的“想不到”,在互联网思维的辐射之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做了别人没做过的事,越来越多的企业做了“本不该做”的事。
在发布会上,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表示,行业进入白银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结盟的开始,其中结盟的趋势包含两个方向,一是与金融结盟,二是行业内部结盟。他表示,今年以来全国土地最主要的买家不是传统房地产商,而是金融机构,或者虽然表面上是房企拿地,背后却是金融机构在支持。“平安是今年以来买地最多的发展商,金融的影子在中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结盟发展中的一个新的趋势,即跟金融的结盟。”“今天万科和万达合作协议的签署,代表着行业内结盟的开始,在白银时代,任何一家发展商都不具备全部的优势和资源,来满足白银时代的需求,这就需要相互之间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共同面对白银时代对发展商的一个挑战。”郁亮在表达结盟意愿的同时,也表示合作不具排他性。
对于万达、万科结盟的原因,王健林和郁亮都提到了是出于各自转型的需要。据王健林透露,双方合作是不谋而合,“我们在去年达成意向,说我们两家是不是应该搞点什么合作,正好双方都在转型,我们正好在往轻资产转型,万科也在谋求新的模式,所以我们不谋而合,很快大家聊了聊,就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大家就签了。”在互联网思维的逻辑里,快是制胜的关键。可以看出,对于万达、万科这样两千亿元级别的公司而言,达成合作的速度非常迅速。
对此,郁亮称之为“门当户对、一见钟情”,即万达对万科提出合作的想法后,万科迅速响应,所以很快就有了战略合作的签署仪式。
“不是你想的那样”
当现场有媒体做出“住万科好房,逛万达广场”的标题时,王健林认为这种理解还是“比较粗浅”的。他说:“双方合作如果仅仅是拿一个万达广场综合体,我干广场,他干住宅,这个(理解)是粗浅的,我们有更深层次、更长期的战略合作。”
王健林表示,合作的核心就是发挥各自的优势。万达在商业和文化旅游领域已经建造了宽广的“护城河”,业界已无敌手,而万科的优势在住宅方面做得精,成本控制得好,物业管理的口碑比较好,说老实话万科对价格的控制比我们更精细一些。他进一步宣称,万科和万达都走向了海外,因此双方合作不仅局限于国内,也包括海外的全球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从城市项目合作来看,共同开发的模式显然更为务实。万达目前正在推进公司第四次转型,去地产化和轻资产模式越来越明显。5月19日,本报记者从万达集团内部了解到,基于在港股表现强劲,近日MSCI公布2015年半年度审议结果,决定将万达商业正式纳入到MSCI中国指数,指数变动将于5月29日收市后生效。根据中金公司的估算,预计0.7天内,就有5080万美元被动型投资资金流入万达商业。同时,万达现有接近1亿平方米的低成本土地储备,其中2000多万平方米规划为万达广场等持有物业,还有7000多万平方米的销售物业。反观万科,其较为单一的住宅业务遭遇发展瓶颈,拿地贵、拿地难成为制约万科进一步扩展的掣肘。因此,项目层级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引入万科投资,促进万达轻资产化;另一方面,万科可以借万达的“霸气”使其住宅板块的优势更为突出。
不过从王健林欲说还休的“更深层次”合作来看,一向擅长创新商业模式的王健林肯定有着更为宏大的战略意图。王健林近期多次表示,要在转型中叠加互联网思维,同时搭建全新O2O模式一直被其视为转型的重点。按照王健林的思路,万达O2O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增加线下消费者的体验感和黏性,二是做互联网金融。目前,万科物业所服务的居民业主达200万之多,如果万达O2O能够打通万科业主的渠道,为其提供文化旅游、餐饮住宿、金融理财等相关服务,那么王健林所说的“更深层次”的合作恐怕又是“万万没想到”的。
转自《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