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走出去”已经成为多数建筑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日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会议上提出的许多发展构想,将长期主导未来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大势。对于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建筑业而言,这些思想更值得业内同仁深思。
合作共赢是发展大趋势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丝绸之路的精神核心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合作”,这个居于首位、在演讲中出现了50次的核心词,是“一带一路”的基调和底色。
实际上,“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提出以来,便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4年来,无论是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还是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一带一路”战略都贯穿着一种合作精神,奏响了时代共享的主旋律。在此期间,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共商、共建、共享”以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和“通”,都是“合作”的精髓。
建筑业向来被称为我国开放最早、市场化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但业内人士都知道,多年来,在通往“做大做强”目标的路上,多数行业企业都是“独行者”。绝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做大做强”的另一个层面,就是超越对手,建立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国企、民企之间的合作提出了很多年,但真正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的并不多;另一方面,行业内会议、论坛的举办,参与的多数企业都以了解政策走向为目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谊往往浮于表面。更重要的是,虽然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多次申明并出台文件,要打破市场藩篱、打造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但目前来看,部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仍然较重,不仅阻挡了外来企业竞争,更使当地建筑业发展整体处于停滞的状态。
合作共赢是国际经济发展大趋势,也将是建筑业未来发展大趋势。建筑业全行业“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合作共赢,将是怎样的图景,值得每一位建筑业同仁尽情想象。目前,京津冀三地协会(联合会)推动成立京津冀建筑业协会(联合会)联盟、长江中游四省省会共建诚信平台等,都让我们看到了这幅图景的亮丽一角。
(摘自 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