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江苏省南京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重点在政策宣传贯彻、项目落实、示范创建、基地培育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市装配式建筑领域已初步形成政策举措落地、项目推进有序、监管制度完备、市场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
标杆项目节材节能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是该市知名的装配式住宅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2万平方米,建设合同额约5亿元,建成后可以解决2600户、约7480名低收入者的住房以及子女上学问题。
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中,A28地块的6栋高层楼房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层高27至30层,建筑高度为80至90米,总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截至发稿时,6栋装配式保障房已经有5栋楼封顶,还有最后一栋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将在10月全部封顶。凭借超高层与大体量,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的6栋装配式建筑成为江苏省目前应用装配式结构的最大在建工程。
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由中建二局上海公司苏宪新团队“操刀”。该团队曾凭借南京上坊保障房装配式工程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据项目经理苏宪新介绍,该工程6栋单体均采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部分主要包括外剪力墙、叠合板、叠合梁、阳台板、阳台栏板、阳台隔板以及预制楼梯,主体结构预制率达到32%,装配率达67%。6栋主楼户型统一,即为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可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建造效率。
“全省最大装配式在建项目”的称号加大了丁家庄二期保障房的施工难度。苏宪新说:“体量和高度的增加不只是简单的工作量增加,而是难度倍数级的提升,深化设计、穿插作业、吊装及安装精度控制等会更加困难。”为此,项目部采取装配式结构BIM深化、施工指导措施、构件精确定位措施、全高垂直度控制措施、吊装申请旁站制度、灌浆工艺评定等控制措施,推进工程的顺利建造。
装配式建造为丁家庄二期保障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项目实现了水平构件预制装配化,预制底板在工厂内预先生产,现场仅需安装,不需再搭建底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因此,施工现场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工程量较少,板底不需粉刷,支撑系统脚手架工程量仅为现浇板的31%左右,现场钢筋工程量约为现浇板的30%,现场混凝土浇筑量约为现浇板的60%,节约工期30%以上。
项目还以三星级绿色建筑为目标,形成具有工业化特色和绿色、生态公租房社区。如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降低建筑的供暖与空调能耗,在节能最不利的五号楼都达到了70.53%的节能率。项目还全面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每年提供生活热水量为9147.7立方米。与采用天然气相比,年节约费用14.34万元,节约能耗57.5211万千瓦时。
凭借超大体量与出色的经济社会效益,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科技示范工程,被江苏省列为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项目预计2018年8月竣工。
装配式出让地块达97个
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是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典型代表。今年,南京多措并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和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文件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此外,南京充分发挥市产业办的统领与协调作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房产等部门密切配合,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协调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南京已有97幅出让地块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相关指标要求,总建筑面积约1345万平方米,其中已完成出让41幅,总建筑面积约493万平方米,成品住房面积约187万平方米。
全市各主管部门积极探索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在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到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均提供有效服务与保障。截至2017年上半年,南京采用装配式项目43个,总建筑面积约475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项目5个,在建项目38个。
(摘自 省建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