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江苏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江苏建筑业将如何转型升级?哪些新型制造方式或成为新驱动?如何以新科技、新平台为依托扩大“江苏建造”品牌效应?江苏建筑业的发展蓝图已经“出炉”,率先在全国制定的《江苏建造2025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上述热点问题都能在《纲要》中找到答案。
《纲要》制定“领跑”全国 旨在推动建筑业供给侧结构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应用不断加速渗透,产业边界日益模糊,跨界融合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如何以新需求为驱动,以新科技和新平台为依托,结合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各类资源要素相互渗透、融合和裂变,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突破,是江苏建筑业转型升级之路的关键和重点。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省情实际和行业发展趋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需求和改革为导向,率先在全国制定发布《江苏建造2025行动纲要》,旨在推动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和业态创新,加快转变工程建造发展方式,实现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纲要》明确了江苏建筑业今后一段时期工程建造方式的发展方向:以精细化、信息化、绿色化、工业化“四化”融合为核心,以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四种新型建造方式为驱动,逐步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其中,精益建造是指在工程建造中充分运用“精益生产”理念,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的价值最大化;数字建造是指结合BIM、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各项新型技术,实现建造过程的数字化;绿色建造是将绿色、节能、环保理念贯穿于工程建造设计、施工、运维等全过程,实现工程建造的绿色化发展。这四种新型建造方式将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结合。
《纲要》不仅绘制了江苏建筑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制定出详细的推进措施。围绕一个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聚焦四种新型建造方式、八项工作目标,落实十六项推进行动、六大保障措施。其中,十六项推进行动包含了普及新型建造方式的理念和模式、加快引导建立新型建造方式的标准体系和相关适宜技术等方面;六大保障措施主要涉及工程建设组织方式、先进技术、“走出去”战略布局、人才战略、财税政策、示范引导等方面,共同助力新型建造方式规模化发展。
2025年江苏将建立完善的精益建造管理和技术体系
江苏建筑业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达成的“小目标”还不少。具体内容包括:到2020年,精益建造理念得到较好推广普及,初步建立精益建造评价指标体系,50%以上的特级资质企业在项目实施中运用精益建造适宜技术,并初步形成精益建造管理和技术体系;BIM 技术在大中型项目应用占比30%,初步推广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60%以上的甲级资质设计企业实现BIM技术应用,部分企业实现基于BIM的协同设计,50%的大型项目实现自动化监控;绿色施工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70%以上,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装配式建造的技术体系、生产体系、监管体系基本完善,建成国家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20个,省级示范城市15个,示范基地100个,示范项目100个,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
时间轴再向前推进,到2025年,50%的大型项目中采用2项以上主要的精益建造适宜技术,江苏将建立完善的精益建造管理和技术体系;BIM技术在大中型项目应用占比70%,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得到普遍应用,设计企业基本实现BIM技术应用,普及基于BIM的协同设计;绿色施工技术得到全面应用,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以上;装配式建造成为主要建造方式,实现装配式建筑、智慧建筑、绿色建筑的深度融合,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新建成品住房比例达到50%以上。
扩大“江苏建造”品牌效应 塑造江苏建筑业新形象
为实现江苏建造两个阶段的目标,《纲要》提出,要普及新型建造方式的理念和模式,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与此同时,要提升相关适宜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水平。《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在积极推动新型建造方式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经济技术支持并重,积极探索新型建造方式发展模式和路径,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作用,在工程建造中大力推行新型建造方式,通过精细化、信息化、绿色化、工业化手段,有效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互联互通。
江苏建筑业在延续和传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坚定不移贯彻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和装配式建造协调发展的新理念,转变工程建造发展方式,实现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在新形势、新业态下,以新需求为驱动,以新科技和新平台为依托,扩大“江苏建造”品牌效应,塑造先进高效、绿色节能的江苏建筑业新形象。
(江苏建筑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