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2017年、展望2018年的建筑业,最恰当的莫过于“新”。
2017年,指导建筑业深化改革的新思想不断涌现;2017年,建筑业“革故鼎新”之举一个接一个,即使到年末也没有停止。所以,业内人士的感觉是,接近2017年年末,行业企业没有松一口气的轻松感,反而有着不问朝夕、改革图强的紧张感带来的兴奋气氛。这也为2018年建筑业持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基调。
因此,伴随着新思想、新变革,2018年如期而至,建筑业也迎来了新气象、新机遇。
新思想
“新时代”引领新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也是影响未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建筑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清晰、目标明确。
“中国建造”奠定改革理论基础。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时隔32年后国务院专门为建筑业出台的“顶层设计”文件,再次强调了“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事实,为全行业再创新辉煌树立了信心。《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直指行业面临的问题、明确给出改革建议,为建筑业进一步转型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意见》提出了“打造‘中国建造’品牌”的要求,对建筑业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予以明确。专家表示,未来,“中国建造”将与“中国制造”并列,成为建筑业向产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理论基础。
“质量第一”成为行业核心价值导向。自2014年开始,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便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2017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再次发布《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拟用3年左右时间,使建筑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动下,“以诚信赢得市场、以质量获取效益”已成为建筑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恪守的准则,坚持“质量第一”已成为全行业改革的核心价值导向。
新变革
有人说,房地产是严肃的“政治经济学”,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句话用于建筑业更加合适。因此,要看建筑业未来将如何发展,社会整体营商环境的变化和行业本身的政策是必须深入考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逐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给企业带来的红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便利度近3年来在全球跃升了18位,平均每年向前跨升6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也表明,中国在经济表现和政府效率、营商效率方面,得分均有明显提升。这几年尤其是2017年,业内人士都能感受到:建筑市场越来越开放、规范,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降低,行业现代化发展方向逐步确立,建筑业企业自主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建筑业市场化改革步伐仍将一步步加快,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一定会脱颖而出。
从行业改革政策角度来说,2017年可谓改革“如火如荼”的一年,深入建筑业发展方式、企业组织结构等的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涉及国企混改、企业资质、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和农民工权益保障等方方面面。仅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规就包括如下这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将拖欠工资“黑名单”信息纳入当地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和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限制。惩戒对象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存在拖欠工资情形的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其他责任人。
发改委印发《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对原有招标公告发布制度进行修订,规定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信息,应当在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发布媒介应当免费提供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发布服务,允许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免费查阅及在线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并确保发布信息的数据电文不被篡改、不遗漏和至少10年内可追溯。
为进一步完善标准文件编制规则,构建覆盖主要采购对象、多种合同类型、不同项目规模的标准文件体系,提高招标文件编制质量,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标准设备采购招标文件(2017年版)》等5个标准招标文件。
可以预见的是,2018年,建筑业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依然是大方向。
新未来
2016年年末,本刊曾撰文指出,建筑业加速分化的局面正在形成。这种分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市场的分化和企业的分化。市场的分化,体现在房建施工业务量的萎缩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扩张;企业的分化,表现在以是否有能力用PPP模式参与公路、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分界,一部分企业向全产业链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迈进,一部企业向专业化发展方向迈进。从目前来看,这种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
2017年下半年,本刊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家研讨等形式,提出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应当“构建以PPP模式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的论断。因为,一方面,市场已经发生根本改变。一是“十三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二是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专业施工企业不断蚕食竞争对手的份额,小型施工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种趋势,决定了建筑业业务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未来企业自上而下的资源配置,都要围绕这一变化来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国家在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未来,一批在规模、品牌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将成为“中国建造”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从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所以,2018年,建筑业改革将进一步深化,触及行业现有利益格局的举措将陆续落地。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企业应该认清现实,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在定位清晰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利用规律,才能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摘自 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