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取消‘农民工’字眼,以‘建筑工人’代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德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
培育新时期产业工人迫在眉睫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前建筑工人队伍存在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偏低、社会地位不高、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突出问题,不仅与新时期建筑行业转型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如何贯彻落实好《改革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破除不适应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培育新时期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迫在眉睫。
建筑行业一直是农民工用工大户,虽然收入不算低,但工作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就业环境差、社会地位低,对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相对装备制造业、其他服务业明显不足。这也是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以及农民工队伍结构素质、就业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给建筑企业劳动用工带来的新课题。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方兴未艾,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量继续增长,但日趋严重的招工难,影响了建筑企业正常的施工生产。
要鼓励企业培养自有队伍
沈德法认为,要鼓励建筑业企业培养和吸收以高技能为主的自有建筑工人队伍,积极推动“三个转变”,即让缺乏工作技能的建筑工人转变成有一技之长的建筑技术工人,让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建筑技术工人转变成技术业务骨干,让技术业务骨干转变成既能传授技艺又能引领广大建筑工人为城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施工项目一线骨干带头人;要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做专做精,形成专业齐全、分工合理、成龙配套的新型建筑行业组织结构。
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要从增强建筑工人归属感、提高社会地位入手,积极营造当建筑工人光荣的社会风尚,营造重视技能、崇尚技能的行业氛围和社会环境。
国际技能大赛优胜奖的获得者,年仅2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管理员邹彬表示,获得国际荣誉在增加个人成就感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社会地位。在媒体的广泛宣传下,建筑工人的社会认同度将越来越高。
让《改革方案》在建筑领域尽快落地
受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等条件限制,建筑工人队伍培育建设未能有效依托于大企业大集团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平台,产业化程度难以实现大提升。
为此,沈德法建议,要把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一并作为培育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平台来抓,推动大量建筑工人在工厂车间作业,提高产业化程度,减少流动性,切实推动与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建设。
同时,尽快出台《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实施意见》,坚决扫清不适应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建筑业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道路,下大力气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要在全系统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沈德法呼吁,系统梳理当前实名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推动建立各地区实名制管理平台体系,强化实名制大数据应用,加强信息互联共享,尽快实现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全覆盖,切实解决建筑工人的“关键小事”。
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并全面执行,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中的作用,为企业减负同时,助推建筑产业队伍培育建设。
(江苏省建筑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