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认识上述五种变化,应该看到,无论行业发生什么变革,加强自身建设永远是正道。只有强实力、厚基础、应变化、促改革,无论是央企、地方国企,还是民企,永远都拥有美好的新未来。
一是要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实质上,转型升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不仅仅只是面对困境时的“救命稻草”。纵观行业很多优秀企业,如中南集团(民企,2017年产值1500多亿元)、中建三局(央企,2017年自营产值1700多亿元)、鲲鹏集团(民企,2017年产值100多亿元)、山河集团(2017年产值400多亿元)等等,他们一直都在推进转型升级,一直在引领行业前行,才成为今天的行业“佼佼者”。这也告诉人们,不一定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企业,但是走自己的路,也要走的坚实,走的稳当,走的长远。犹记得“营改增”正式实施以来,很多民营企业纷纷叫苦连天,一方面,确实税负增加了,但另一方面更应认识到,只有适应规范化的管理,摈弃不合理避税的梦想,才是长远之策。再幻想“赚了钱就撤”,也许不一定行得通了。当然,转型,也不是一转就灵,要注意转的方向、力道、策略,这是系统性问题。
二是要顺应积极的变革。“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革。当传统施工已逐渐式微,“建造+投资”成为众多企业壮大的战略选择;当“施工总承包”已成为效率低下、质量低下的代名词,“工程总承包”应运而生,设计、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或勘察、设计、投资、建造、监理、运营、维护一体化就成为众多企业变革的主导方向;当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等新技术、新业态重塑行业新生态时,拥抱她、适应她、驾驭她,就成为抢占市场先机的根本,等等等等,这些都说明建筑企业只有顺应积极的变革,发展才更加稳实、长久。
三是要积极打造“共同体”。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靠自己单打独斗,并不是可取之道。比如,现在的PPP项目,动辄上百亿,仅靠一家之力,显然不可行。又如,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中心项目,就是由中建三局、中海地产、中建设计、中建基金联合拿下的,而这,被认为是中建内部更广泛和深入资源整合的一个里程碑。这就告诉人们,要走合作发展之路,打造命运共同体,抱团取暖。国与国之间,合作才有出路。更何况企业之间,更要靠合作。这种合作是多方面,企业内部各成员单位之间、国企与国企之间、国企与民企之间、民企与民企之间等等,凡是有助于解决问题,有助于盈利,都可以合作。当然,合作的权责关系、风险防控、利益分配等等,总有办法可以处理。但不合作,显然不是可取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向全世界宣告,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这放在建筑行业,仍然适用。不惧怕变革,而拥抱变革,不踽踽独行,而拥抱合作,不逃避责任,而勇敢担当,建筑业发展,一定不会让每个人失望。面对行业变革、整合步伐的加快,所有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摘自 南京建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