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关注集成创新。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条件差异大,应以量大面广的住宅为重点,加大适宜于各个地方的装配式建筑体系的集成研发,与信息化和工业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深度融合,开发出适合我国各地特点的装配式建筑体系。
第二,关注装配式建筑的内涵。我们最终需要的是建筑,而非结构,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用钢结构直接替换混凝土结构的做法,从系统工程的层面去看待,以建筑功能为核心、以结构布置为基础、以工业化围护和内装部品为支撑,整体提升钢结构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居住品质。我们要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结构、围护、内装、机电,实现户型、外立面、结构体系、围护系统、管线系统、防火、内装等方面的协同与集成,最终实现住宅的工业化修建。
第三,关注建筑师的参与。近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钢结构工程师主导的模式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推广不利。国外发达国家的钢结构住宅设计注重建筑、结构、围护、设备、装修、销售多专业协同,而在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建设中,建筑师参与程度较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造,是一个建筑系统集成实现整体建筑功能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出现任何一个影响功能的问题,都可能导致“产品”无法让消费者满意的结果。
第四,关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而衣食住行是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安居乐业是自古以来中国人追求的生活目标。改革开放近40年来,住宅越来越成为衡量国计民生的重要指标,受到广大人民的高度关注。
第五,关注“互联网+BIM”。随着中国建筑业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用BIM技术对建筑全寿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管理,是实现建筑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BIM平台可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有利条件。
第六,关注国际竞争,执行“走出去”计划。我国钢结构业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构建中国钢结构的世界网络。未来国际钢结构市场的竞争,一定是技术革新的竞争、研发能力的竞争、创新机制的竞争。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依靠国内大企业的成熟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完善的诚信体系和履约能力进入国际市场,打造国际知名的钢结构品牌企业,实现国家战略和企业盈利的双赢。
(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