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还被写进了党章,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定决心。对于建筑行业和建筑业企业而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探索新时代建筑业“走出去”新的途径和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业和建筑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云南具有先天优势。云南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接合部。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发展中的重要省份。云南作为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我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份,区位优势独特,这使得云南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突出地缘优势的省份之一,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被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这对云南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云南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展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云南作为”。先后与38个国家的75个省和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建设了25个国际口岸,在瑞丽、临沧、红河、勐腊等开展了开放试验区等,这些举措为云南建筑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且,早在2010年,省财政厅、省住建厅就制定了《云南省促进建筑业发展奖励扶持暂行办法》,对我省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予以激励。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建筑业企业全面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境外工程承包企业,加强与中央企业、大型企业的合作,共同有序开拓国际市场。可以说,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企业走出去是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
在政府、社会、市场的多方驱动下,以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云南建投”)为主力军的云南省建筑业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云南建投承建的越中友谊宫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和越南国会主席阮氏金银出席落成移交仪式;签订万万高速合资协议,被写入中老联合声明;投资建设的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得到中老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认可;姆比尼教堂项目将成为赤几的标志性建筑。云南建投通过“投资+工程承包”双轮驱动的模式,全面提升了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成为云南建筑业企业“走出去”的一面旗帜。云南建筑业企业承建的老挝万象亚欧峰会大酒店、老挝东泰钾盐矿验证工程、老挝万荣水泥有限公司熟料水泥生产线工程、老挝万象国际商业旅游中心项目等,先后荣获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项——鲁班奖(境外工程),在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伊拉克、马尔代夫、乌干达、也门、南非等12个国家都留下了创业的足迹。
从现实情况来看,云南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但就云南建筑业整体发展状况而言,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国企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不足,工程施工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对于“走出去”的认识不够,准备不足,没有科学清晰的“走出去”目标和规划、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缺乏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必须要率先有为方能有位。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建筑业企业应该学会“借力”发展,聚集多方力量“为我所用”。
一是用好政府的力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建筑企业“走出去”,是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战略。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要求,依照政策行事。在承包工程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保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同时,充分利用“官方”活动助力企业“走出去”,例如今年的“南博会”上,云南建投的“一路一园”展馆,把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绩向社会进行展示,得到国内外多位领导人赞赏,为企业“走出去”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是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行业协会因其特殊的身份,在协调行业关系、组织联络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企业在参与境外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与行业协会保持密切联系与经常沟通,及时向行业协会反映自身诉求和寻求帮助。中国建筑业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一带一路”建设交流活动、开展“一带一路”调查研究等,这些都可以为建筑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三是集合行业优势力量。鉴于云南建筑业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的现状,发挥各家建筑业企业优势,“抱团出海”,合作共赢。目前,许多大型央企纷纷入滇,中建、中铁、中交等企业实力强大,本土企业可寻求与之合作,或成为他们的劳务分包单位,借力“走出去”。今年的西部建工集团交流研讨会在昆明召开,多家西部建筑业企业共聚一堂,共谋发展。不仅如此,本土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长处,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四是练好自身“内功”。“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建筑业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和风险来自于自身,最大的问题是“本领恐慌”的问题。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求企业“走出去”,还要“站得稳”,最终能够赢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这就需要企业具有深厚的“内功”。同时,要有明确的“走出去”规划,搞清楚为什么要“走出去”、怎么样“走出去”以及如何才能“走得稳”,做好功课,练好“内功”,是企业“走出去”的前提。
(摘自 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