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心系民生冷暖,话语铿锵有力。新的目标正在召唤,新的任务已经明确,新的征程全面开启。元旦小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城乡建设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会议精神,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品质提升等重点项目推进,以更大的干劲、奋斗的姿态,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现有的高度是新的起点。2022,让我们开启新征程,一起向未来!
2021年,南京城乡建设把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的养分,转化为城乡建设中的一个个工程项目、“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项具体行动,从道路到河湖,从片区到游园,只争朝夕、雕琢精品、提升品质,让城建温度凝聚城市幸福,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交通功能加快提升
宁句城际、2号线西延线开通运营。宁句城际、地铁2号线西延线元旦前正式开通运营。宁句城际是江苏省内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句容与南京两市间“一小时通勤”成为现实。2号线西延线由油坊桥站向西延伸,从河西鱼嘴到新街口半小时便可到达。这两条线开通后,南京轨道交通版图东扩西进,以新街口为中心,犹如一只巨鹰张开双臂,从东到西覆盖南京,绵延覆盖到镇江句容。由此,南京河西鱼嘴到镇江句容,有了一条东西横向全长74公里的 " 城市轨道大动脉 "。
交通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头戏”。我市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枢纽地位,助力提升城市能级。
重点铁路项目加快实施。南沿江城际铁路路基、桥梁施工全面推进,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北沿江铁路立项获批。
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沪蓉高速汤山互通、阳山互通已于上半年建成,宁合高速改扩建工程12月25日正式通车,宁马高速、宁宣高速推进路基路面施工、总体进度已超60%。
干线公路网络不断加密。312国道仙隐北路至绕越高速段主线通车,338省道板桥段开工建设,126省道雨花段、002省道江宁段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
过江通道建设推进有力。和燕路过江通道左线盾构已贯通,右线盾构完成近90%;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左线盾构按计划推进,右线盾构已始发;仙新路、龙潭过江通道加快推进主塔基础施工。
轨道交通15线并进。宁句线、2号线西延正式开通;宁天线南延、7号线、1号线北延等8条线路有序推进车站主体及区间盾构施工;3号线三期、11号线一期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宁马、宁滁、宁扬线开工建设。
农村道路通行条件不断改善。267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际完成280公里,计划实施的12座农路桥梁、147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以及267公里村庄对外连接道路建设工程均已完成。
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
外秦淮河清淤为河道“减负”。开车行驶在内环南线高架上,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内新矗立的两座灰色厂房上,“外秦淮河清淤工程”的大字发出荧荧之光,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厂房内部,从外秦淮河绞吸上来的淤泥正通过管道输送到此进行脱水干化。外秦淮河不仅是南京最大的入江支流,也是一条重要的行洪通道、城市景观河道。由于多年没有清淤,这里水下沉积大量淤泥,不仅严重阻碍洪水下泄,影响游船等水上运营,还存在污染物释放污染水质风险。应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智慧化监测管理设备,南京旅游集团秦淮河公司开足马力,开始了大规模的清淤整治。经过4个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30万方的年度任务,大程度为河道“减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补齐环境设施短板,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水环境整治工程顺利推进。内秦淮河北段、玄武湖东南湖西岸疏浚及生态修复等7个水环境提升项目已完工,外秦淮河清淤等4个跨年度项目按计划推进;14个暗涵整治工程中3项工程已完成,11项将于2022年实施完毕。
污水处理及收集能力有效扩容。城南污水处理厂扩建、柘塘污水厂扩建、江心洲—城南污水处理厂连通一期等13个项目基本完工,200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工程全部完成。
垃圾分类处置提质增效。六合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市污泥处置中心、天井洼有机废弃物处理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等5个项目基本完工,栖霞餐厨垃圾处理厂工程进度超80%,全市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105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1650吨/日。
公园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省园博园、雨花台核心景区提升二期等10个项目按时完工,建成口袋公园18处,新改建绿道205公里。
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健全
克服重重困难,扬子江大道完成快速化改造,构建了互联互通的路网新体系,南京“井字+外环”的快速路网体系距离完善又前进了一步。全长7.07公里的扬子江大道通过4座隧道的串联,如今已全部实现了快速化。11处过街通道联通滨江岸线与周边板块,在构建快速通道的同时也为市民创造了亲江、观江的便利。以“律动滨江、彩印金陵”为景观设计理念,大道将滨江文化、金陵文化等历史元素嵌入绿化景观,通过植被微地形调整,打造层次分明、彩韵动人的江景廊道。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设施。我市加大公共资源供给,切实解决群众身边事,提升城市承载保供能力。
加快完善城市路网。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中央北路(中央门立交至和燕路段)拓宽改造、岱山西路北延等17个项目已实现通车,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机场二通道、惠民大道综合改造等项目全力推进。23个主城跨区断头路贯通项目全部开工,尧红路栖霞段、仙麒大道等5个项目基本建成,15个小微堵点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马群换乘中心基本建成,完成主城194个公交站点升级改造,17座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已完工9座、8个跨年度项目继续推进。
加快补齐供水燃气短板。主城区应急水源建设工程开展联动调试,新济州备用水源工程进度已超90%;滨江LNG储备站一期工程正式投用,全市应急储气能力达5729万立方米;完成75公里供水管线和186公里燃气管网新改建任务。
加密应急避难空间。水墨大埝、兰溪公园、文石公园、龙池中学等4处应急避难场所已完工。
加快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溧水秦淮大道及南部新城国际路南、北片区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已完工,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完成10公里机电设备安装。此外,年度计划新改建城镇公厕29座已全部完成;新改建农村公厕127座,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9个积淹水点改造完成。
城市空间品质不断完善
小西湖微更新留住城市“烟火气”。元旦期间,老城南各大景区节日气氛浓厚,热闹非凡。逛完老门东,沿着马道街一路往西,就到了小西湖片区。一边是老城南满满的市井生活气息,一边又裹挟着一些时尚的味道,古老又新潮。
小西湖是南京22个历史风貌区之一,2019年,我市启动小西湖历史风貌区建设,并作为老城保护更新重点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微更新”模式。如今,小西湖片区已从昔日的老旧棚户区“变身”为潮流打卡地,成为城市更新的生动写照。
城市功能品质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我市坚持精致精细的“绣花”理念,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加快提升滨江岸线形象品质。江北定山城市客厅已建成开放,绿博园、鱼嘴城市客厅提升工程已完工,欢乐滨江城市客厅建设工程已完成约80%,上元门城市客厅涉水工程已完工。
浦口长江岸线湿地修复、江宁滨江岸线整治、扬子江大道路侧景观提升等项目均已按时完工;燕子矶临江路(经五路—庐山路段)建成,鼓楼大桥公园段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1.4公里岸线即将贯通。
加快推进片区有机更新。石榴新村开工建设,颐和路十一片区正式开街,小西湖历史风貌区改造成为全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有序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光华路、童卫路、火瓦巷、香林寺沟、鼓楼中心片区、梅园新村等城市道路及重点片区整治成效初步显现。
稳步推进历史文化保护。雨花台烈士陵园不可移动文物修缮、金沙井太平天国建筑修缮工程已完成;栖霞老街建设、城墙龙脖子段排水抢险工程加快推进,进展已超70%。
精心打造城市小微空间。打造20处街角景观设施、小微公共空间和小型城市客厅,提升城市空间文化品位。
安居保障工程稳步推进
鼓楼中心片区“改”出幸福新生活。虽已是数九寒冬,但鼓楼中心片区苏州路广场上,谈天说地、下棋跳舞的居民们热情不减。鼓楼中心片区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切实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市建委牵头鼓楼区对该片区完成了环境综合整治。
工程对天目路片区和南大周边片区共374栋建筑、10条道路及配套设施进行整治,涉及居民达一万多户。在整治时,项目部成立片区协调小组,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更新施工方案,解决了房屋渗漏等问题。民生福祉是城乡建设工作的首要追求。我市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打造市民群众安居港湾。
全年累计新开工保障房682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基本建成324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25%。
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333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67%;年度计划实施的108个老旧小区改造、12万套(间)租赁住房筹集、85幢危房治理任务已完成。
新的征程,呼唤新的担当。城乡建设工作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着力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努力彰显历史文化内涵,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转载自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