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公司快报
媒体聚焦
行业信息
行业信息
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专家谈|王宏:以新质生产力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筑基

点击数:1953  时间:2024/6/6

    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传统生产力是基础,新质生产力是关键。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既存在替代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纺织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可以织出全世界最高端、最有附加值的布料。新兴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基因,体现出质态维度的“跃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告别旧有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体系发生“质”的变革,“以新促质”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筑基。

   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大势所趋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是当代最新科技特别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力,是重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的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生产力。生产力归根到底,还是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的。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已迫在眉睫。在劳动者方面,年轻建筑工人短缺,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建筑业企业可能长期面临“用工难”问题;在劳动资料方面,石料、河沙的粗放式挖掘不再,建筑业原材料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劳动对象方面,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人们对住房的品质要求大大提高。因此,建筑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大势所趋。其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融合不够。建筑业迫切需要通过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集成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二是有效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应用场景。这项工作既具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又能带动庞大的消费市场,有助于加快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当前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壮大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三是顺应国际潮流、提升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抓手。与发达国家智能建造技术相比,我国还存在不小差距,迫切需要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作为抢占建筑业未来科技发展高地的战略选择,通过推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三高”实现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具体体现在“三高”,即:高科技、高性能、高质量。具体来说,就是要生产方式智能化、管理方式数字化、终端产品绿色化。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智能建造就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看得见的在工厂,看不见的在云上”,智能建造构建了一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建造方式,将看得见的建造过程放在了工厂,大宗建筑材料通过规模化、集成化、工业化进行智造,现场则以装配化为主组织施工;将看不见的建造组织过程放在了云上,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推动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以及运维的“一模到底”、全过程信息互通。这种建造方式推动实现了建筑业“产能升级、资本汇聚、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是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强力展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对于劳动者,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端紧缺人才,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构建多元化的培养体系,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和产业工人职业培训。对于劳动资源,要加强技术创新,创新管理机制。劳动资料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劳动资料的创新在建筑业中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培育智能建造创新平台,推进智能建造标准化建设。在管理机制方面,要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推行工程建设先进管理模式,推广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建立智能建造评价体系。对于劳动对象,要构建产业生态,实施试点项目。劳动对象的创新在建筑业主要体现在构建产业生态和实施试点项目。构建产业生态主要包括数字设计、数字挛生平台、模块化智造、智能生产、智能建造设备装备、智能施工和智能运维等产业链。实施试点项目则主要包括发布智能建造技术目录、开展智能建造项目试点、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多元应用、支持智能建造项目建设等。

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近些年,国家和地方层面相继发布诸多政策性文件,推动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2022年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因地制宜发展木结构建筑”。钢结构、木结构建筑天然具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优良基因和绿色建筑的特征。钢结构建筑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强度高、自重轻、建设快、资源消耗低、可循环利用。发展钢结构不仅是建筑业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钢铁行业优化建筑用钢消费结构、储备钢铁战略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近五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达约10%以上,且国内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仅为5%-7%左右,距离发达国家30%-40%的比例差距很大,并且,我国钢结构主要应用在超高层和大跨度建筑领域,占到了所有应用场景近80%,而钢结构住宅占比很低,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钢结构产业将向钢结构产品与技术标准的高端化、钢结构生产制造的智能化、钢结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方向发展。建议政府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尤其在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中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示范应用,在军工设施和防灾减灾中采用快速装配式钢结构。木材是公认的可持续、可再生、可回用和可降解的建筑材料,拥有自重轻、易加工、健康舒适、综合成本低、降碳节能效应显著等优势。近年来,现代木结构虽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但发展依然缓慢,大多集中于旅游地产、民宿、展厅、仿古修缮等一些特定场景或非正规报建的建筑。如今,在国家“双碳”目标下,木结构建筑的降碳、储碳和减碳优势已逐步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适当采伐利用和重新栽培,可形成良性循环。若研发推广这些树种的木材用于制造新型工程木产品,可实现增值,同时大大提升建筑的储量碳,真正做到“木建可持续,筑立碳中和”。发展木结构建筑,一是要加强木结构建材和建筑领域碳排放的相关研究,为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二是要发挥木结构建筑的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推广。除别墅和度假村之外,木结构也可用作多高层住宅以及各类公建、商务和休闲场所,如购物中心、展示中心、学校和办公楼,还有性价比较高的旧改工程等。三是要研发木结构关键技术,修编适合木结构发展的标准规范,如修订相关消防法规等。(来源:中国建设报)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果博东方开户客服电话19048888886 地 址: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56号大地建设大厦
电 话:025-83312041(总机) 025-85393665(预制构件、新型建材业务咨询) 传 真:025-83318660
苏ICP备11033548号